close

 

 

 

雲林縣北港人

現今七十幾歲

從事米粿雕超過三十年

訪問時

阿公說

以前笨港好美

他焦慮的看著我並告訴我

北港很多老房子被拆了我好難過

那些伴隨的他們記憶的歷史建築

隨著商人的短視近利,一一被蓋成大樓

廟旁充滿著不搭的水泥建築

你說

我們該怎麼辦

如果今天我沒有遇到施瑞麟阿公

我也不知道

自己的家鄉

在他們記憶中逐漸崩壞。 

  

米粿雕

      神明桌前,擺著一桌五顏六色的豐盛料理,這一桌好菜,叫做「山海朝聖」,山珍海味各六種,

不過,這些祭品都是米和麵粉糰蒸熟以後加明礬和鹽巴搓揉雕刻上色以後,做成的「米粿雕」,

只能看不能吃,所以也叫做「看桌」。看桌,相傳是清朝台灣先民在冬至搓湯圓時的敬神文化

後來演變成供桌的藝術。米粿雕是用素色麵糰雕刻上色,跟用有色麵糰捏搓的捏麵藝術不太一樣。


     米粿雕的材料包括:顏料跟畫筆、鉛線、糯米麵糰、竹片絲、牙籤,而工具則有膠雕刻刀、鑷子、吸管等等。

做米粿雕要先捏搓造型,然後雕刻紋路,再製作手腳、安裝器官。

蝦腳和鬍鬚,是竹片絲包裹糯米麵糰做的;做眼睛要用到牙籤;鉛線是用來做動物的腳。

做好的米粿雕,要靜放一天,硬了之後才可以上色。

(資料來源:http://www.mactv.com.tw/mactv/video.htm?fid=7149)

 

 相關報導

 http://www.peopo.org/portal.php?op=finePrint&articleId=47757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jia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